酒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凡遇重大場合,總免不了它的出場。
金榜題名、花好月圓之時,以酒慶賀人間難得;親朋好友離別重逢之時,以酒抒發心中不舍與慶幸;墳前祭祀緬懷斯人之時,以酒連通陰陽,傳遞心中濃濃情意……
眾所周知,酒在中國文化里舉足輕重,祝酒詩歌便不可或缺。跟著小象一起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勸酒的」。
《祝酒詩》
唐·李白
天若不愛酒,天應無酒仙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此中趣,勿與醒者傳
眾所周知李白不僅是個狂放不羈的詩人,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酒鬼」,不過李白雖好酒,卻不酗酒。李白之所以嗜酒如命,與當時的政治環境不無關系。他非常有理想、有抱負,但無奈并未得到重用,他官拜供奉翰林,聽起來似乎很大,實際只是一介閑職并無實權。
滿腹才華得不到施展,最終只有將所有憤懣傾注于酒杯之中,郁郁而不得志。酒精在麻痹李白的痛苦之時,也為他的詩作提供了那獨一無二的氣質,靈動飄逸、豪邁狂傲,最終成就了一代詩仙李太白。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的一生可以用「天生容易」一詞來形容,早在孩童時期晏殊就已是遠近有名的神童。十四歲考中進士后在仕途上平步青云,至53歲時官至宰相,可以說是位極人臣。
當時朝廷局勢平穩,晏殊當上了太平宰相,雖然在政治上并無大的建樹,但選賢舉能方面時常受人稱贊。
晏殊的生活雖富貴,卻不奢靡,詞中「一曲新詞酒一杯」對他來說恰是最好的享受,字句之中所透露出的清淡典雅正是他生活的真實寫照。
《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姐姐的杯里不是酒,是國破家亡的孤寂凄涼,三兩盞苦酒下了肚,怎經得起晚來風急?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天人永隔,自此她的詞中便沒有了早期的清新可人,多的是一股凄婉哀愁之情,這首詞便是其中代表作之一。
本詞描繪了一幅深秋之時的凄涼景色,落花滿地,晚風幾許,此情此景中飲下幾盞酒,更添憂愁滋味,讓人讀來身臨其境一般,心中一寒。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同樣是飲酒,李清照的深秋之酒苦澀不堪,而白居易的寒冬之酒卻別有一番暖意。
「綠蟻」「紅泥」描繪出色彩鮮艷的場景,在天寒地凍的冬季,手邊有火爐,爐上有溫酒,身邊有好友,夫復何求?
#結語#
在詩人們的筆下,酒具有了各種意向性的浪漫形態,有憂郁、憧憬、不舍、不羈等等,「一觥濁酒盡余歡」亦是如此。
不過現代醫學已經證明了飲酒百害無一利,所以希望大家能珍惜健康,少飲酒哦!
文章點評
(共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