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這里是熱愛少數民族文化、
熱愛詩詞、熱愛非遺、熱愛云南的小象。
如果你也熱愛非遺、
熱愛旅游、
熱愛少數民族文化以及詩詞歌賦,
那就關注我吧。
讓我們一起探索世界的廣闊。
此篇是民族服飾第9篇
這次我們要說的民族是:
俄羅斯族、鄂倫春族、德昂族
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
溫馨提示:全文三千多字
看不下去就看加粗和藍色字體
以下56個民族服飾的手繪美圖,包括前面的8篇均來自于某紅書插畫師Lily張
"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東斯拉夫語支。
中國的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的后裔,散居在新疆、內蒙古、黑龍江、北京等地,但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市下轄額爾古納市等地。
圖@Lily張
俄羅斯族服飾特點:
小象實在找不到百度百科說得那種俄羅斯服飾,所以覺得關于民族服飾這里,百度百科有資料更新延遲的問題。小象又去搜了民族網關于俄羅斯族服飾的描寫,也沒有看到男子斜襟的描述,搜到的都是以下這種正襟的,所以覺得參考性不大,就不放在這兒了。以下是小象在各大網站平臺搜得俄羅斯族服飾,可參考的資料實在不多,很多都是俄羅斯那邊的服飾,基本都是現代服飾,且考慮到俄羅斯移民有百年多了,有漢化的嫌疑,所以也沒放俄羅斯本土的服飾。
以下是搜到的可借鑒的中國本土俄羅斯族服飾。
冬季:
婦女穿裙子,外套半長皮大衣,腳穿高筒皮靴,頭戴毛織大頭巾。男女汗衫的衣領、袖口和前胸等部位綴精美細密的刺繡幾何圖案或花草圖案,色彩鮮艷,對比強烈
"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鄂倫春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和黑龍江。
鄂倫春族均著寬肥大袍。因過去主要從事游獵,服飾多以鹿、狍、犴皮制作。領口、袖口、襟邊、大袍開衩處均有刺繡、補花等裝飾,常用云紋、鹿角紋等。
戴犴皮帽,女帽頂用氈子,上縫各種裝飾和彩穗;姑娘戴綴有珠子、貝殼、扣子等裝飾的頭帶。男子出獵時,穿狍皮衣、皮褲,戴狍頭皮帽,穿烏拉?,F今日常已普遍著布衣、膠鞋,但出獵時仍多著皮衣。
圖@Lily張
"德昂族"
中國境內的德昂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保山、臨滄等3個地州9個縣市,民族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
德昂族服飾特點:德昂族不同支系的服飾有明顯差別:人們分別稱其為“花德昂”、“紅德昂”、“黑德昂”。
①.“黑德昂”婦女的長裙上則以藍黑色為底色,間織著紅、綠、白等色的細條紋,這種等形分割形成了嚴謹的造型特征,視覺上給人一種井然有序的感覺,在裙子的長度上,與其他兩個支系相比,裙長稍短。女子裹腿多為黑色麻布,布的兩邊鑲有紅邊,束扎時用麻線或者布條裹緊扎牢。
②.“花德昂”婦女的衣裙織有勻稱的藍紅色橫條紋,表現出一種等間隔的反復,給人一種高雅、規則、端莊的韻律美,有的鑲有四條白色帶子,其間插有紅色寬布條
③.“紅德昂”婦女長衣裙的下擺自由分割著一段寬約15厘米一20厘米的火紅色橫條紋,還有的在紅織紋的上面鑲有白色或者金色織線,這種看是自由的構成打破了黑色筒裙的沉悶感,而在視覺上打破平衡的偏倚組合更給人一種動感的美
④.德昂族的頭飾和五色絨球飾是其服飾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這種絨球是先用一小縷毛線扎成球形,再染成紅、黃、綠等色制作而成。男子包頭布的兩端、姑娘的項圈上、男女掛包的四周都要釘上它們
德昂族男女在衣擺、女子耳環上可見的五色絨球飾;通常,青年男子在胸前掛上一串五色絨球,而姑娘們則裝飾在衣領之外,如同數十朵鮮花盛開在她們的胸前和頸項間。
⑤.腰箍
A.“花德昂”多采用草藤來制作,顏色多喜歡天然色,年輕姑娘也常把腰箍染成五顏六色
B.“紅德昂”和“黑德昂’,多采用藤蔑來制作,藤蔑外面還漆上紅漆或黑漆,藤蔑腰箍大多很細;也有一部分腰箍是用竹片削制成的,腰箍大約一指多寬,上面還雕鏤著各種花紋圖案;還有一些是用銀片或鋁絲包裹起來的,晶瑩透亮,閃閃發光,顯得別具匠心行走時,腰箍隨著雙腳的移動而伸縮彈動,叮叮作響。腰箍,通常的系十多根,達到三十多根左右。它的多少一般與歲數有關,因此,腰箍也是成年女子年齡的表示。
另外,德昂族認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說明這個姑娘勤勞,聰明,有智慧,也表明這個姑娘心靈的美好。腰箍還是青年男女的愛情信物,在青年男女社交中,小伙子為了獲得姑娘的愛,往往費盡心思,精心制作有動植物花紋圖案的腰箍送給心上人佩帶。
圖@lily張
"保安族"
保安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
保安族聚居的大河家地方
散居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其它各縣
和蘭州市以及青海、新疆等地
保安族婦女平時穿紫紅色或墨綠色的大襟上衣
外套“坎肩”
藍色或黑色的土布褲子
有的穿過膝的長袍
衣袖和褲邊也都有不同花色的“加邊”
在喜慶節日里
保安族婦女上身喜歡穿色彩鮮艷的衣服
下身多穿水紅的花色褲
婦女們還喜歡戴蓋頭
一般婚后婦女喜歡戴圓形白帽
黑色“蓋頭”
少女是戴綠色的蓋頭
老年婦女戴白色的蓋頭
保安族的男子
平時喜歡戴白色或黑色的“號帽”
里邊穿白襯衫,外面套青布背心
在喜慶節日時,戴禮帽
身穿黑色翻領大襟長袍
束彩色腰帶,系腰刀
足登高筒牛皮靴
"裕固族"
裕固族使用三種語言
分別為:
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裕固語(堯乎爾語)
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的裕固語(恩格爾語)以及漢語
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和酒泉黃泥堡地區
裕固族服飾特點:
①.
男子
裕固族男子一般穿高領左大襟長袍
系紫紅色或藍色腰帶
戴圓筒平頂錦緞鑲邊的白氈帽
穿高筒皮靴
裕固族帽子很獨特
氈帽的帽檐后邊卷起
形成后面高、前面低的扇面狀
帽檐鑲黑邊
男子一般都系大紅腰帶
腰帶上帶腰刀、火鐮、鼻煙壺
不論單棉服衣襟都用彩色布條和織金緞鑲邊
富裕人家也有用水獺皮鑲外邊的
單、夾袍下擺左右開衩
在衣衩和下擺外鑲邊
裕固族男子,逢年過節或重大活動
要在長袍上面罩一件青色長袖短褂
左右開小衩
②.
婦女
裕固族婦女一般身穿高領偏襟長袍
按季節分為夾棉和皮衣
衣領高齊耳根
衣領外面邊沿用各色絲線上勁合股
模仿天上的彩虹
用赤、橙、黃、綠、青、藍、紫等色
精心繡成波浪形、三角形
菱形、長方形等幾何圖案
袍子一般用綠色或藍色布料制作
下擺兩邊開衩
大襟上部、下擺、衣衩邊緣都鑲有云字花邊
腰扎桃紅色或綠色腰帶
腰帶右下方掛紅、綠或天藍色的正方形綢帕
腰帶上還佩掛3寸小腰刀
刀鞘上飾有精美的刺繡圖案和紅纓穗
大襟衣扣上掛有刺繡的荷包、針扎
裕固族女子喜歡戴耳環、手鐲、戒指
其中已婚婦女頭戴喇叭形高頂紅纓白氈帽
帽沿縫有黑色花邊
耳垂大銀環
服飾稱“凱拜什”
胸前佩戴兩條紅、黑布料作底
并鑲有五色絲線、珊瑚
珍珠、瑪瑙
孔雀石、海貝、銀牌的長方形罕
和用銅環連接成3小節小正方形
帶穗子的“鮑斯瑪”
后背垂有長約1.2米
用紅、黑布作料,鑲五色絲線
上綴24塊大小不一的白色海螺圓塊
下連紅、綠線穗的“董地斯”飾物
脖頸戴有珍珠項連
這樣的裝飾是為了紀念裕固族女英雄薩爾瑪珂
"京族"
圖@Lily張
京族也稱越族。中國境內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東興市江平鎮的澫尾、山心、巫頭三個海島上,三島素有“京族三島”之稱。
京族服飾特點:
①.
京族女子穿白色緊身短上衣無領、對襟,內襯菱形抹胸,配寬松長褲,套兩側開高衩的外衣,一般赤腳比較多。
發式也很特別,她們將頭發在頭頂正中平分,在腦后梳辮子,用黑布條或黑絲帶纏裹,再將辮子盤在頭頂,稱為“砧板髻”。
②.
京族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長衣,坦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多為黑色或褐色。外出時,外套淡色旗袍式長外衣。婦女喜歡染黑齒、結"砧板髻"。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為蒙古人種的西伯利亞類型 ,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主要信仰為伊斯蘭教。
圖@Lily張
塔塔爾族服飾特點:
塔塔爾族的女子服飾裝束接近歐洲民間服飾。女子上穿窄袖花邊短衫,下著褶邊長裙,外套繡花緊身小坎肩,頭上沙巾系向腦后打結,腰間一條繡花小圍裙。腳穿長統襪、皮鞋。耳環、手鐲、戒指、項鏈、領口上的別針,是女子通常的裝飾品。塔塔爾族婦女善刺繡。
男子戴小花帽,穿繡花貫頭衫,腰系三角繡花巾,外套對襟無扣短衣或“袷袢”,。
塔塔爾族婦女的服飾多為白、黃、紫、紅等顏色,素雅中透示著嬌艷。也喜歡穿一種鑲有半縐邊長裙,腳蹬“喀以喀”花皮鞋或長筒靴。頭戴鑲有很多色珠的繡花小帽,帽上披一塊彩色透明的紗巾,配以金、銀、珠、玉等各種質地的耳環、項鏈、胸針、手鐲、戒指等不可缺少的飾物。
文章點評
(共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