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爐烹雀舌,灑水浄龍須。
——唐·劉禹錫《病中一二禪客見問因以謝之》
玉壺烹雀舌,金碗注龍團。
——明·汪廷訥《種玉記·拂券》
中國古代采茶時把茶葉分為蓮心、旗槍、雀舌和鷹爪四個檔次,當葉大于芽,葉片如鳥雀之喙,中間伸出的小芽如舌時,就是所謂的「雀舌」了。
可見「雀舌」一詞原本是用來描述一種綠茶的形態,演變到今天,只要形如雀舌的茶,均可稱為雀舌。
如今,當我們提到雀舌,就會自然而然聯想到蒙山雀舌、貴州雀舌、金壇雀舌、浙江雀舌等名茶。這小小的雀舌究竟有什么魅力,竟從一種茶名演變為名茶?
關于雀舌
雀舌茶因形狀小巧似雀舌而得名,是綠茶類中風味獨特、價格昂貴的稀有品種之一。其香氣極獨特濃郁,是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芽茶,主要產于貴州湄潭。
雀舌茶是一種水仙類的茶葉,因此雀舌茶的產地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高,這種茶葉必須要求生長在氣候溫和,并且雨量較多的地方,也就是茶人們常說的「高山云霧出好茶」。
挑剔制茶
并不是所有的茶樹品種都用于制作雀舌,用于制作雀舌的茶樹鮮葉,是經精挑細選的中小葉種,所有的芽頭都必須手工采摘,并且把控嚴格,需飽滿、鮮嫩、勻稱、整齊。
雀舌采摘要求九不采:雨天不采、多芽不采、空心不采、開口不采、過長不采、偏瘦不采、短芽不采、蟲傷不采、病芽不采。
鮮嫩的芽頭采下之后及時制作,工序分為殺青、理條、做形、干燥四步,制好的雀舌干茶扁平整齊,嫩綠、潤澤,微微清香。
沖泡方法
茶與水的比例通常為1:50-1:60,水溫80℃左右最為宜,先倒入少量開水,浸透茶葉,加蓋三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
當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雀舌最適合用透明的茶具(玻璃杯等)品茗,沖泡時可以觀賞到茶葉在水中如刀劍林立,又如群鳥盤旋起舞,別有一番美感。
名茶雀舌
了解了雀舌的基本知識,我們再來看看哪些地區出產的雀舌最有名,分別有什么特別點吧:
蒙山雀舌
蒙山雀舌產于四川雅安蒙頂山,唐天寶元年,因其形似雀舌,名曰雀舌,是有名的茶中貢品。茶青選料為細嫩單芽,成茶外形扁平勻直,色綠形美。
貴州雀舌
貴州雀舌產于貴州省湄潭縣萬里茶海茶園,在2011年世界綠茶評比中榮獲最高金獎。色澤綠翠,香氣清芬悅鼻,粟香濃并伴有新鮮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整。
宜賓雀舌
宜賓每年的第一批春茶,即宜賓雀舌,要早于其他地方,在唐朝已被列為貢茶,味道鮮爽、回甘,輕滑滋潤,滿口生津,吞下之后,齒頰留香,余韻悠長。
蒲江雀舌
蒲江雀舌產自四川蒲江縣境內,采摘早春鮮嫩茶芽為原料,秉承千年獨特工藝精制加工而成,茶葉扁平挺直,2008年10月,蒲江雀舌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查合格,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
武夷雀舌
武夷雀舌是武夷巖茶野生大紅袍的改良繁殖的品種,繼承了大紅袍不少的優點,雀舌算得上是巖茶類中風味獨特的品種之一,果香味濃厚,湯色橙黃澈亮,茶湯入口順滑,隨著沖泡的次數的不同茶湯各有不同的層次,回喉巖韻濃厚。
金壇雀舌
金壇雀舌產于江蘇省金壇市方麓茶場,為江蘇省新創制的名茶之一。2013年,金壇雀舌茶正式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金壇雀舌成品有著明顯的特征。其外形扁平挺秀、狀如雀舌;茶條勻整、色澤綠潤;內質香氣清高、栗香明顯持久、湯色明亮、滋味鮮爽、葉底嫩勻。
浙江雀舌
浙江雀舌產于浙江省杭州西湖龍井茶區境內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茶葉試驗場。1980年開始研制1984年正式投產。成品扁平挺直微毫,色澤綠潤;香高鮮爽,湯色嫩湯清澈,滋味醇和;葉底成朵、嫩綠明亮。
文章點評
(共0條)